第十六周主题活动计划
班级:小二班 日期: 6月3日~ 6月7日 教师:夏爱红、周慧敏 保育员:陈玉
|
对幼儿的评价
(我了解到幼儿的什么)
|
制定的目标
(我希望他们身上发生什么)
|
计划使用的策略
(为达到目标我的策略是什么)
|
主题
活动
|
1. 在寻找身边的美食活动中,很多的孩子都找到了粽子,并且和老师说:“老师,马上要过粽子节了,我喜欢吃红豆的粽子。”
2、我的妈妈每天都会为我做好吃的饭菜。
|
1. 初步感知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2. 知道美食制作的过程及所用食材的名称。
|
1. 在班级投放有关端午节风俗习惯的绘本。
2. 打造和端午节有关的班级环境。
3. 为幼儿准备装咸鸭蛋的网兜。
4. 请家长到幼儿园为孩子们制作美食。
|
社会性活动
|
散步的时候个别孩子之间会有打闹的习惯。
|
散步时不打闹,知道保护自己和同伴。
|
1、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事件,请幼儿评价散步打闹的行为是否正确。
2、散步前,教师提出散步的规则,散步中请个别幼儿散步时跟在教师身边,教师及时督促幼儿的行为。
3、和个别幼儿的家长交流,请其家长在家也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
|
周一
|
周二/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二/周三
|
上午活动
|
集体活动
|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社会)
|
买菜
(音乐)
|
包粽子
(手工)
|
端午节
|
沙水区、水管游戏、角色区、运动器械、种植园地、图书室、建构室、美工室、生活馆、涂鸦区、积木区
|
目标
|
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与端午节有关儿歌,感受-些端午节的作品,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引导幼儿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气氛,感受家里过端午节的气氛,激发学习端午节习俗的兴趣以及爱家乡的情感。
|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感受和奶奶一起买菜时的快乐心情2、在演唱歌曲中,体验与同伴合作记忆歌词的快乐。
3、乐意帮助同伴,体验互相帮助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
1.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2.喜欢吃粽子,通过品尝活动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愉快。
|
1、大厅积木:哥哥姐姐能带领小班的幼儿一起游戏,游戏结束后和小班幼儿一起收拾整理。
2、大型运动器械:和哥哥姐姐一起拼搭攀爬架。
|
下午活动
|
户外锻炼
|
队列练习
目标:
听口令完成指定动作。
|
抬小猪
目标:
两两合作练习运球。
|
穿越火线
目标:练习在高架上一个跟着一个的爬行。
|
独木桥
目标:能双手平举,独立走过一段低矮的平衡木。
|
端午节
|
艺术∕特
色活动
|
绿色好蔬菜(早期阅读)
目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绿色蔬菜的营养。
|
买菜
目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
图形大风车(思维)
目标:
能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并按规律排列。
|
粽子
(手工)
目标:用粘贴、添画的方式制作好吃的粽子。
|
读写区
|
大米宝宝成长记
|
水果和蔬菜
|
|
|
目标
|
目标:初步感知大米长成熟的过程。
|
目标:初步了解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分。
|
|
|
美工区
|
好吃的食物
|
好吃的食物
|
|
|
目标
|
目标:用多种材料创作自己喜欢的食物。
|
目标:用多种材料创作自己喜欢的食物。
|
|
|
建构区
|
餐厅
|
水果蛋糕
|
|
|
目标
|
目标:和同伴一起搭建美食广场。
|
目标:和同伴一起用积木拼搭蛋糕并用水果模型进行装饰。
|
|
|
数学区
|
水饺馅
|
食物配对
|
|
|
目标
|
目标:将自己喜欢的菜和肉连线,并和同伴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馅的饺子。
|
目标:能将相同的食物分类摆放。
|
|
|
科学区
|
猜一猜
|
尝一尝
|
|
|
目标
|
目标:通过看、闻的方式猜一猜哪一瓶是醋,哪一瓶是酱油。
|
目标:通过品尝感知盐和糖的不同的味道。
|
|
|
反思
|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皎、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教师、 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有关端午节的新、老照片及相关声像资料,了解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并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栏、网站等多种宣传形式,让家长和孩子进一步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增强幼儿热爱祖国之情,鼓励、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民俗文化。让幼儿品尝、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通过“快乐的端午节”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自豪,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