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晋博客 |
5·12防震减灾”线上宣传 发布时间:2020/5/11 15:50:11 作者:余晋 点击:1762 2020年5月12日是第十二个全国“防震减灾”日,如何正确防震避震,宝贝们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学习和掌握一些防震减灾知识吧!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样做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 一次地震,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
躲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跪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比如:楼房中空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
当主震约在20秒钟过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间,以防接着而来的余震造成伤害。住高层楼房的人不可乘电梯逃离。为防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沿楼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已在室外的人应保护头部,以防止被瓦砾等物砸伤,并迅速往广场、操场、公园等空旷安全处疏散,要躲开狭窄街道、高楼、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堤,水坝等危险地段。
大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 井水忽高又忽低 ,变色变味冒气泡 。 果树提前把花开 ,植物反季发芽早 。 骡马牛驴不进圈 ,狗上房屋狂吠嚎 。 老鼠蛇子和家兔 ,纷纷出洞向外逃 。 鸟不进窝鹅鸭飞 ,家养金鱼上下跳 。 地声地光很怪异 ,这是它们来预报 。
安全儿歌
宝贝们,虽然今年我们不能在幼儿园集体演练,但我们也要重视“防震减灾”日这一天,记住它存在的意义,因为灾难随时都会来到我们身边。 希望通过此次防震知识的宣传,使家长朋友们和宝贝们能及时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初步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提高宝贝们的安全意识!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36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