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课程第八周生成主题活动周计划
班级:小一班 日期:10月23日~10月27日 教师:顾月、周璐花 保育员:杨燕燕
|
对幼儿的评价
(我了解到幼儿的什么)
|
制定的目标
(我希望他们身上发生什么)
|
计划使用的策略
(为达到目标我的策略是什么)
|
主题
活动
|
1. 经过一周活动,幼儿在玩大型玩具时会排队,有在活动和公共场所玩耍时要排队等待的意识,大多数幼儿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定。
2.大部分幼儿知道用拥抱、击掌、牵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
|
1. 知道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初步学习用商量的方法和同伴共同游戏或者轮流玩。(社会:1-2-1)
2. 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社会:1-2-1)
3. 和同伴一起游戏时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语言:1-2-3)
4. 愿意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不争抢、不独霸玩具。(社会:2-2-2)
|
1.在一日活动中提醒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2. 开展“玩具大家玩”的活动,鼓励幼儿把自己家的玩具带来和小伙伴一起玩。
3. 提供较为独立的角落、软垫等材料,创设“自由天地”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在其中交换玩具,体验共享玩具的乐趣。
4. 家园配合:家长在家培养孩子爱玩具,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
|
社会性活动
|
在入园环节,部分幼儿不能主动的和成人或同伴问好。
|
愿意和成人或同伴打招呼。
|
1. 角色扮演:在集体面前,请能够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模拟入园情境,通过情景再现,带动其他幼儿也能够和老师或同伴问好。
2. 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幼儿愿意和同伴、老师打招呼。
|
|
周一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二
|
主题活动/自主游戏
|
玩具找家
(综合)
|
玩具少了怎么办(社会)
|
认识1和许多(数学)
|
好宝宝有礼貌(语言)
|
混龄游戏
自主游戏
|
目标
|
1.认识班级里的多种玩具,记住他们的名称。
2.会使用多种名玩具,并学习相应的动词“穿、拼、抱、搭”。
3.会将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
1.知道在玩具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可以与同伴轮流玩、一起玩等。
2.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习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流。
|
1.认识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学习由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
|
1.理解儿歌内容,乐意做有礼貌的好宝宝。
2.初步能发清:zao 、shi 、sheng、shuo 等音。
|
读写区
|
《幼儿园里交朋友》
|
《幼儿园里交朋友》
|
《你好,朋友》
|
《你好,朋友》
|
内容:
角色区、运动器械、美工室、生活馆、建构室、积木区、图书室、涂鸦区、水管游戏、种植园地、沙水区
1.涂鸦区.:
尝试自己用拓印工具与哥哥姐姐一起创作。
2.角色区:
与哥哥姐姐一起玩扮家家的游戏,学会商量着分配角色。
|
目标
|
保持安静,一页一页翻书看。
|
安静看书,对故事内容感兴趣。
|
保持安静,一页一页翻书看。
|
安静看书,对故事内容感兴趣。
|
美工区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朋友
|
我的朋友
|
目标
|
尝试画画我的好朋友脸部的形象。
|
尝试画画我的好朋友脸部的形象。
|
尝试画画好朋友的特征,大胆创作。
|
尝尝试画画好朋友的特征,大胆创作。
|
建构区
|
我的班级
|
我的班级
|
我的幼儿园
|
我的幼儿园
|
目标
|
尝试利用平铺、垒高的方式搭建自己的班级。
|
利用辅助材料搭建自己的班级。
|
尝试用多种形状的积木垒高等的方式搭建幼儿园
|
尝试用多种形状的积木垒高等的方式搭建幼儿园
|
生活区
|
拉拉链
|
拉拉链
|
扣扣子
|
扣扣子
|
目标
|
幼儿学习拉拉链方法,并进行练习。
|
幼儿学习拉拉链方法,并进行练习
|
幼儿学习扣扣子的方法,并进行练习。
|
幼儿学习扣扣子的方法,并进行练习。
|
角色区
|
娃娃家
|
娃娃家
|
娃娃家
|
娃娃家
|
目标
|
尝试帮娃娃叠穿衣服和裤子,并摆放整齐。
|
尝试帮娃娃叠穿衣服和裤子,并摆放整齐。
|
娃娃生病时,给娃娃看病、喝水。
|
娃娃生病时,给娃娃看病、喝水。
|
益智区
|
拼图
|
拼图
|
拼图
|
拼图
|
目标
|
开动脑筋,大胆尝试磁力拼图的玩法。
|
尝试和同伴合作将七巧板拼图拼完整。
|
用磁力片拼搭一些造型,乐意与同伴分享。
|
能仔细观察画面,完成动物拼图。
|
下午活动
|
户外锻炼
|
风婆婆和小树叶
目标:
能听信号走、跑交替。
|
可爱的小兔
目标:
能双脚同时向前连续行进跳。
|
小猫玩球
目标:
练习滚接大皮球,锻炼上肢力量。
|
蚂蚁搬粮
目标:
能够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
|
游戏活动
|
益智区
目标:
能够根据图形把相应图形的玩具送回家。
|
角色区
目标:
能够和小朋友一起模仿爸爸妈妈是怎样带宝宝的。
|
图书区
目标:
能够安静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一页一页地翻看。
|
美工区
目标:
欣赏秋天的落叶,并能在画纸上进行拓印。
|
反思
|
本周活动中,老师做为一种中介,引导幼儿学会用一种既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又能让对方接受的方式(分享、交换),去满足需要,去提升幼儿的经验,先享受,再分享,这是人的本能,更是社会性教育在这方面的基本点。孩子出现了“抢玩具”的现象,我能以正面引导。如“你为什么要抢他的玩具呢?是不是很想玩他的玩具呀?” “那你可以问问他愿不愿意借你玩呀?”等这样的问题,引导孩子学会征求同伴的意愿。 在分享玩具环节中出现了个别幼儿不愿意分享的情况,我能适时引导,如“他的玩具很好玩,你想不想玩呀?”“如果你想玩别人的玩具,别人不愿意借给你,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很难过呢?”……等问题,让幼儿通过情感换位来体会,感受自己和别人的心理,慢慢地,这些孩子也愿意和别人分享了,开心快乐的神情流露于脸上。社会性的教育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将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和后续的延伸活动不断地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不断提升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