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幼儿的评价
(我了解到幼儿的什么)
|
制定的目标
(我希望他们身上发生什么)
|
计划使用的策略
(为达到目标我的策略是什么)
|
主题
活动
|
1. 上个星期参观完小学后,小朋友们都显得很兴奋,很感兴趣,老师老师,小学生脖子上戴的是什么?。
2. 在社会活动《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中,孩子们对比了幼儿园和小学的日常。
3. 有小朋友在参观小学时,问了哥哥姐姐,小学里有午饭吃吗,作业多不多,中午有休息的地方吗?。”
|
1.幼儿已经参观过小学,体验小学课堂的情景,并能够自己对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作出比较。
2.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结合做小学生的要求,制定合理的计划。
3.幼儿对小学生活已有一定了解,知道小学生天天背书包上学。
|
1. 幼儿背书包上幼儿园,书包里有铅笔盒,橡皮,卷笔刀,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2. 让幼儿通过观察,背书包的小学生的一些简单的动态,并注意观察细节的表现。
3. 学习和了解小学生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如练习学写自己的名字,一些简单的汉字等。
|
社会性活动
|
上周发现小朋友们相互分享玩具的时候总会争吵。
|
分享玩具时告诉其他小朋友玩得时候要小心一点,已经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当然自己也要爱护别人的玩具。
|
1. 给孩子们播放“玩具受伤了”的视频。
2. 请小朋友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玩具,也要爱护班级的玩具,不要让它们受伤。
|
|
周一
|
周二/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二/周三
|
上午活动
|
集体活动
|
学做小学生的计划
(综合 )
|
小书包
(语言)
|
背书包的小学生(美术)
|
(体育)
|
沙水区、水管游戏、角色区、运动器械、种植园地、图书室、建构室、美工室、生活馆、涂鸦区、积木区
|
目标
|
1.能根据了解到的做小学生的要求,结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出学做小学生的计划。
2.愿意对照计划,努力展现优点,改正不足,争取进步。
|
1学会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学会词语“神气”的正确发音。
2.进一步巩固对学习用品的认识,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
1.能仔细观察,初步感知背书包的小学生不同角度的形象特征。
2.能绘画出小学生背书包(正面、侧面、背面)。
3.萌发幼儿入小学、做小学生的愿望。
|
|
1. 积木区:懂得照顾弟弟妹妹并合作搭建。
2.沙水区:帮助弟弟妹妹穿好护具后愉快的合作游戏。
|
下午活动
|
户外锻炼
|
勇敢地小兵
目标:锻炼幼儿的匍匐前进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
切西瓜
目标:锻炼幼儿的反应速度与奔跑速度。
|
拍球
目标:能够用接力的方式来进行拍球游戏。
|
大型玩具
目标:选择自己要玩的项目,有序进行游戏。
|
接力跳绳
目标:听口令,按顺序进行游戏,在接力跳绳时,能注意安全。
|
艺术∕特
色活动
|
放大镜
(科学)
目标:认识放大镜,并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用途。
|
我砍倒了了一棵山樱花
(绘本阅读)
目标:阅读理解绘本内容,并能较连贯叙述故事内容。
|
复习7的加减(数学)
目标:让幼儿讲述实物图图意并列出算式,学习7的加减。
|
娜娜的花环
(益智游戏)
目标:通过仔细观察,辨别判断相似图形。
|
最后一学期
(音乐)
目标:能用多种方式演唱儿歌。
|
读写区
|
|
|
做个小学生
|
做个小学生
|
做个小学生
|
目标
|
|
|
阅读“做个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取放图书的习惯。
|
选择与上小学有关的图书进行阅读。
|
选择与上小学有关的图书进行阅读。
|
美工区
|
|
|
绘画我看到的小学
|
绘画小书包
|
绘画小书包
|
目标
|
|
|
通过参观小学,能将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
观察书包的结构,绘画我的小书包。
|
观察书包的结构,绘画我的小书包。
|
建构区
|
|
|
搭建小学
|
搭建小学
|
搭建小学
|
目标
|
|
|
和同伴一起搭建小学,共同解决建构过程中的问题。
|
与其他幼儿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对心中的小学进行搭建。
|
与其他幼儿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对心中的小学进行搭建。
|
数学区
|
|
|
认识时间
|
时钟接龙
|
时钟接龙
|
目标
|
|
|
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
尝试玩时钟接龙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
尝试玩时钟接龙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
科学区
|
|
|
放大镜
|
放大镜
|
放大镜
|
目标
|
|
|
通过照影子,发现透光的物体无影子,不透光的物体有影子。
|
在操作中发现光源和影子的关系,光源距物体远,影子小;光源距物体近,影子大。
|
在操作中发现光源和影子的关系,光源距物体远,影子小;光源距物体近,影子大。
|
反思
|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第一阶段——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幼儿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