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幼儿的评价
(我了解到幼儿的什么)
|
制定的目标
(我希望他们身上发生什么)
|
计划使用的策略
(为达到目标我的策略是什么)
|
主题
活动
|
1. 知道自己所居住城市的名称以及老家的城市名称。
2. 简单了解一些南京的名胜古迹和特色小吃。
3. 去过中山陵、明故宫等处游览,对于建筑基本结构无法用语言进行描述。
|
1.运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对家乡的认识,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加以补充。(语言:1-2-3)
2.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特产。(社会:2-3-2)
3.能用垒高、围合、绘画等方法与同伴共同搭建家乡的桥、城门等建筑物的特征。(科学:2-3-1)
|
1.在家中,可与父母共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的现居住地及籍贯。
2.利用过渡环节,引导幼儿自由观看一些家乡风景名胜的照片,丰富对家乡的了解和经验。
3.欣赏一些具有显著建筑特征的建筑物,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讲述建筑物特征。
|
社会性活动
|
班级幼儿经常出现告状现象。
|
在发现同伴出现不合理现象时,与同伴轻声交流,告知其中的利弊,未改正时,告知班级教师。
|
1.晨谈环节中,通过视频导入,与幼儿共同交流其中的好与不好的地方,讨论改进方法。
|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主题活动/自主游戏
|
我是南京人
(社会)
|
南京娃
(语言)
|
热闹的夫子庙
(综合)
|
比较粗细
(数学)
|
家乡的特产
(社会)
|
目标
|
1.知道出生或长期居住、工作在南京的人是南京人。
2.能说出自己对南京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南京的愿望。
|
1.感受快板儿歌的节奏,用小快板的节奏念诵儿歌。
2.能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儿歌内容。
|
1.知道南京是座历史名城,夫子庙是南京的代表性建筑。感受夫子庙的古建筑群与我们现代建筑的不同。
2.知道南京有许多风味小吃。
|
1.能正确运用“粗”、“细”来描述物体间的差异,体验粗细是相对的,不是固定的。
|
1.初步认识、了解家乡有名的几种特产。
2.理解特产的含义,并能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收集的家乡特产的名称、用途。
|
读写区
|
南京娃
|
南京娃
|
语言游戏
|
《来吧,我们一起发现春天》
|
《来吧,我们一起发现春天》
|
目标
|
倾听南京话与普通话的区别,尝试讲述其中的不同。
|
结合家乡风光的明信片,根据学习的儿歌格式进行创编。
|
合作游戏,念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
|
根据画面内容,较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
|
与同伴交流故事内容,能大胆想象并创编。
|
美工区
|
九层塔
|
九层塔
|
雨花石
|
雨花石
|
雨花石
|
目标
|
看一看,说一说图示标志,了解折纸的步骤。
|
能独立的边看图示边折出宝塔,并用多个宝塔连接成九层塔。
|
能用三种以上的粘土混色搓揉,团圆压扁成雨花石状,欣赏纹理变化。
|
大胆的用水彩笔在鹅卵石上作画,表现雨花石的纹理。
|
尝试用雨花石状的铅画纸,在滴上彩墨的清水中引出漂亮的额图案。
|
建构区
|
明城墙建筑师
|
中山陵
|
中山陵
|
玄武湖探秘
|
玄武湖探秘
|
目标
|
了解明城墙的历史作用与建筑特点,合作搭建明城墙,模仿古代工匠分工。
|
观察中山陵的外形结构,尝试讲述基本的建筑特征。
|
尝试在搭建好的建筑物旁,使用易拉罐、路灯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
运用围合等技能搭建玄武湖的湖泊、小桥等建筑物。
|
尝试进行辅助物的添加,或丰富其中的游乐设施。
|
科学区
|
雨花石
|
调色大师
|
探秘磁铁
|
神奇的镜子
|
指纹身份证
|
目标
|
运用放大镜观察雨花石的纹路,尝试在纸上绘画。
|
尝试进行三原色实验,记录颜色混合后的新产物。
|
进行磁性传递实验,尝试进行“手拉手效应”。
|
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寻找最好的距离,才能观察清楚。
|
观察指纹卡,能分辨不同类型的指纹。
|
益智区
|
插花
|
插花
|
七巧板
|
七巧板
|
七巧板
|
目标
|
能够按照照片中的规律模仿插花。
|
尝试自己按一定的规律插花,并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规律。
|
感受七巧板组合拼摆造型的有趣。
|
初步掌握七巧板各图形收拾摆放的规律。
|
尝试用七巧板拼摆不同的造型。
|
角色区
|
甜蜜小屋
|
小小建筑师
|
读书吧
|
自然乐园
|
运动餐厅
|
目标
|
能够丰富游戏经验,增加郊游、踏青等内容。
|
能够与同伴商量搭建物,使用垒高、架空等方式进行搭建。
|
喜欢与他人谈论图书或故事的有关内容。
|
观察雨花石的纹路,尝试在石头上作画。
|
尝试制作南京特产进行售卖。
|
下午活动
|
户外锻炼
|
美猴王打怪兽
目标:
练习投掷的基本方法,能够击中目标物。
|
编花篮
目标:
学习单脚站立、单脚跳的动作。
|
小兔玩圈
目标:
与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提高幼儿玩圈兴趣。
|
传球
目标:
能够与同伴合作游戏进行传球。
|
鸡下蛋
目标:
练习双脚夹球走或绕障碍走。
|
游戏活动
|
建构区
目标:
了解明城墙的历史作用与建筑特点,合作搭建明城墙,模仿古代工匠分工。
|
美工区
目标:
能独立的边看图示边折出宝塔,并用多个宝塔连接成九层塔。
|
益智区
目标:
尝试自己按一定的规律插花,并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规律。
|
阅读区
目标:
结合家乡风光的明信片,根据学习的儿歌格式进行创编。。
|
科学区
目标:
进行磁性传递实验,尝试进行“手拉手效应”。
|
反思
|
本周围绕“我们的家乡南京”展开活动,以社会《我是南京人》导入,孩子们通过了解南京的地标建筑、历史名人,初步建立起对家乡身份的认同感,活动中踊跃分享自己对南京的印象。语言《我是南京娃》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稚嫩的童声诉说着对家乡的喜爱。
而在《家乡的美食》环节,孩子们看到鸭血粉丝汤、盐水鸭等美食图片时眼睛放光,讨论热烈。不过,活动中也存在不足,如美食体验环节准备仓促,部分孩子没能充分感受制作乐趣。后续需优化活动流程,增添实地参观等实践,让孩子们全方位领略家乡魅力,深化热爱家乡之情。
|